7月15日下午,上海市科创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关韶峰、特聘专家张丹华、课程实验室开发中心副主任叶凯雯一行到访理学院数学系,开展交流活动。数学系党总支书记赵发友,系主任张红莲,副主任孙建才、王晓霞出席交流,活动由赵发友主持。

活动伊始,数学系党总支书记赵发友首先代表数学系致欢迎辞,对上海市科创教育研究院一行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
系主任张红莲重点介绍了“上海大学数学科学实践工作站”的发展历程与成效。她回顾了工作站自2011年12月28日成立以来,作为国内首个为青少年提供数学普及与课外实践的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在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沉浸式科普课程、建设线上实验平台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十余年间为近万名中小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数学实践体验,有效激发了青少年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关韶峰副院长全面介绍研究院使命和此行调研目的。他表示,研究院始终聚焦青少年科创能力培养,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多方资源,为青少年提供科创项目孵化、学术交流、竞赛指导等全链条支持。此次到访数学系,正是希望依托上海大学数学实践工作站的优质平台与成熟经验,在课程共建、师资培育、项目孵化等方面深化合作,实现科创资源与数学教育资源的双向互通共享,共同完善青少年科创教育生态体系。特聘专家张丹华对工作站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她表示,工作站的经验和模式极具价值,希望研究院与工作站紧密合作,共同探索共建机制,为培养具备扎实数学基础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贡献智慧。叶凯雯副主任就双方合作方向提出具体建议。她提出可在课程资源开发(如融合数学思维的科创课程)、师资培训、线上线下平台联动、实践活动设计等领域深化合作,提升中小学师生的数学素养与科创能力。
双方围绕数学教育创新与科创教育协同展开深入交流,在促进理论成果转化、资源互通共享等议题上达成共识,并初步规划了人才培养与项目合作路径。

此次交流深化了理学院数学系与上海市科创教育研究院的合作关系。双方共同表示将协同探索数学基础研究与科创教育实践融合,为提升基础教育质量与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新方案。